丁香紫:瓷器高温色釉。色调极似丁香花,配以均匀细碎的纹片,甚为雅致。传统的紫色釉都是一种较深的玫瑰紫、茄皮紫色调,而淡若丁香花的纯正紫色釉系建国后景德镇新创品种。丁香紫是锰为着色剂,在素胎上施釉,于氧化气氛中,以1200度―1230度温度烧成。 大青:即石青颜料。呈色靓蓝,产于铜矿附近。据明《本草纲目》载:石青系绘画家所用,其色青翠不渝,俗呼大青。大青制法,根据宋李诫《营造法式》记载:系将石青矿石粉碎,研磨成粉,溶于水中,依次淘出,色淡者谓之青华,次色稍深者谓之三青,又色渐深者谓之二青,其下色最重者谓之大青。前人误将大青视为青花料的一种。 大观釉:“大观”系北宋末期徽宗(赵结)年号,时间是公元1107~1110年。宋代宫廷原来是用定州白瓷器,因为有芒(因为定器是复烧,.器物的口边不能上釉,所以显得粗糙)不堪用,改用汝州造的青瓷器.后来由官府置窑烧造,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官窑”,亦称“北宋官窑”。末几年,金人南侵,宋宝偏安浙江杭州,又命邵成章在修内司建窑烧瓷,一切都袭汴京(开封)之旧,亦作官窑,也叫“甫宋官窑”或“修内司窑”。制品胎骨含铁量颇高,烧后成一种黑胎骨(或称铁胎骨或紫口铁足)的青色瓷器,当时风行一时,附近各地都有仿造。由于修内司窑是在“大观”年间自河南开封迁移过来的,所以该窑烧出来的青瓷产品,也有人称之为,“大观釉’后来龙泉及景德镇等地都曾经模仿过这种风格的青瓷。特别是在清初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的工人们发挥了群众的智慧,充分掌握了青瓷的烧造规律,所仿的官窑制品几乎跟宋代的一样或有过之面无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