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  | 手机版 | 导航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longquan celadon

资讯

企业

图库

视频

百科

原创 证书查询

 青瓷饰品

 论坛 博客  微信公众号:青瓷网lqqcw_com

首页

展会

文化

技术

名家

导购

下载 青瓷商城 实验室 微博 更多
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 > 其它

陶瓷装饰

时间:2014-04-06 15:27:19  来源:龙泉青瓷网(老版本)  作者:

中国瓷器不仅质地优良,而且在色泽、造型与纹饰诸方面尤具审美价值。但各报刊都很少发表论述陶瓷艺术的专门著作,因此这个范畴的研究仍然是极其薄弱的。就笔者阅读所及,有如下数篇值得介绍:   

    《考古与文物》1981年第二期发表的陈文华《几何印纹陶与古越族的蛇图腾崇拜》一文,认为南方几何印纹陶上常见的云雷纹、S纹,棱纹、回纹、波状纹、曲折纹、叶脉纹、三角形纹、编织纹、篦点纹、圆点纹、方格纹等,都是蛇的形状、动态、斑纹的模拟或简化。南方几何印纹陶上出现这些纹饰是与这些陶器的主人――古越族对蛇图腾的崇拜密切相关。这类纹饰的兴衰(新石器时代后期至西汉初),与古越族的兴衰大体上是一致的。这是近年来研究我国早期陶器花纹的一篇颇有新意的作品。

    《文物》1979年2期、1977年2期、1972年3期发表了李知宴同志探讨三国魏晋至唐代瓷器分期的三文①,他对这一时期的瓷器进行分类排比,指出了各期瓷器在造型、装饰等方面的一些特征。该文虽属考古学研究,但给研究瓷器艺术的同志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

    《文物》1980年ll期《湖田窑各期典型碗类的造型特征及其特征成因考》一文,把景德镇地区从五代至明代的各种碗类进行了分期比较,指出它们在造型结构方面的特征,并从生产、生活与审美要求三个方面阐述了造型特征的形成原因。对于研究工艺品的造型艺术和辨别遗物的相对年代均有参考作用。

    1981年《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第1期刊登的《元代窑事小考》一文,考证了元青花上常见的六瓣花为桅子花,对美国波普博士的定名――“射干”,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栀子纹样的风行是和当时统治阶级信奉喇嘛教有关,指出元代的一些陶瓷纹样与宗教意识的联系。同文又论证元王朝设置浮梁瓷局,大量烧造卵白釉瓷器,是出于“国俗尚白”的需要,在一定的程度上揭示了元代风行白瓷与蒙古民族的某种特有的爱好有关。

    《文物》1979年第八期李纪贤《康熙五彩耕织图纹瓶》一文,考证了瓷瓶上的耕织图与焦秉贞的绘画非常近似,而焦秉贞的耕织图完成于康熙35年,指出具有同类纹饰的康熙瓷器当受焦图的影响,应制于康熙晚期。有力地证实了清初瓷器的部分纹样,很可能由宫廷画师设计,并对康熙瓷器的分期极富参考价值。

    最近李泽厚同志在《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一书中顺及瓷器艺术时,:唐代瓷器有华贵的异国风,宋瓷则一色纯净。而明清瓷器则精细俗艳,它们与明代市民文艺相近,以另一种方式指向了近代资本主文。   

    1979年,南京博物院刻印了主志敏先生的《学瓷琐记》一书,该书约三十万言,叙述了商中期――晚清各期陶瓷器的胎釉、造型、花纹以及款式特征。作者特别重视景德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断代,对于青花花纹的分类、排比作了大量的工作。其中虽然不无商榷之处,但资料丰富、分析细致,且富于创见。对我国文物考古界以及工艺美术界都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硅酸盐学报》1978年第6卷4期和1979年第7卷1期连续登载的邓白同志《略谈我国古代陶瓷的装饰艺术》一文,也曾涉及这方面的问题。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以上信息来源互联网或本站,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dmin@lqqcw.com我们将核实后删除。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
龙泉青瓷修坯工具——钨钢修坯刀(图文)
龙泉青瓷修坯工具——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